English

为高原雪域创造灿烂的明天

1998-09-20 来源:光明日报 新华社通讯员 曾瑞华 郑大康 新华社记者 黄秋生 我有话说

一九九八年九月十八日,对于热切盼电的西藏人民来说,是一个大喜的日子。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简称“羊湖电站”)经过一年投产试运行后,在这一天由承建的人民武装警察水电部队向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交了钥匙。

羊湖电站设计总装机容量十一点二五万千瓦,年发电量零点八四零九亿千瓦时,是西藏自治区最大能源基地。它的建成使社会主义的新西藏跨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雪域高原的明天将会更加光辉灿烂。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然而由于自然条件和交通等因素的制约,西藏经济一直落后于内地,能源开发步履蹒跚,全国二十八个缺电县中,西藏就占了二十一个。享有“高原日光城”美誉的拉萨市直到九十年代中期还经常拉闸限电。

经济要发展,电力须先行。发展电力,是西藏发展的需要,也是西藏稳定的需要。一九八九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羊湖电站,并将施工任务交给了武警水电部队。

一九九○年七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西藏视察工作时,亲切接见了承担羊湖电站建设施工任务的武警水电部队团以上干部,在听取工程指挥所领导关于羊湖电站建设情况的汇报后,欣然题词:“建设羊湖电站,造福西藏人民。”并指示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妥善解决武警水电工程指挥所在成都修建羊湖电站工程建设指挥中心和后勤保障基地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九九一年五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第三总队。从此,这支年轻的部队成为羊湖电站建设的生力军。

海拔四千多米的世界屋脊素有“地球第三极”和“生命禁区”之称。距拉萨一百余公里的羊卓雍湖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浪卡子县境内,这座雪域圣湖是藏南最大的封闭型湖泊,有着六百二十四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蓄水量达一百五十亿立方米,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四千四百米的湖面海拔与雅鲁藏布江三千六百米的江面海拔形成八百米的巨大落差,引湖水下江发电可谓得天独厚。可是,理想的位置不等于理想的环境,真正要在这里修建电站,难题数不胜数。要引水发电,首当其冲的难关是必须打通横亘在羊湖与雅鲁藏布江之间的甘巴拉山。

甘巴拉,藏语意为“不可逾越”。这里海拔5374米,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缺氧率高达百分之四十八,太阳紫外线强于内地2至3倍,而大气压则只有0.59个,冬季最低气温摄氏零下30度,风沙弥漫。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专家到这里实地考察后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即使静静地躺在甘巴拉山上,其心肺负荷也相当于上海一个搬运工的劳动强度。

在西藏高原恶劣自然条件下进行大规模的地下工程施工,其艰巨性在世界水电工程建设史上是空前的。

修建羊湖电站的消息传出后,在国际上引起极大关注。一些外国专家认为,靠中国现有的工程机械设备,要在海拔4400米高寒缺氧的条件下挖掘包括支洞在内7.5公里长的引水隧洞是天方夜谭。有的人甚至直言不讳地称“羊湖电站是不可思议的工程”。

当时,水电部党组在研究把施工任务交给谁时,一致认为,只有武警水电部队能够承担这个任务。因为武警水电部队是一支以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建立起来的特殊队伍,30年间曾转战南北,先后参与和承建全国20多座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为国家开发能源屡建功勋,以敢打硬仗著称,能够克服常人所不能想象的困难。

水电部队官兵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这一特殊使命。为了早日实现党中央为西藏人民建一座好电站的夙愿,各部队及时抽调精兵强将和精良装备,分别从燕山深处、南盘江岸、井冈山麓和天府之国启程,远征世界屋脊。

英雄的水电部队在雪域高原鏖战8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从1989年9月至1991年5月,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了水、电、路、通信“四通”和场地平整,完成羊湖电站至拉萨输电线路施工,并初步形成羊湖、雅江两个供水系统。

1993年9月,横贯甘巴拉山的主体工程引水隧洞掘进宣告完成。

1995年8月,坡度近50度,长达3100米的高压钢管安装完毕。

1997年6月,抽水蓄能机组安装调试完毕。同年9月19日,羊湖电站一、二、三、四号机组相继投产发电。

世界称奇了:英雄的水电部队战无不胜,无坚不摧……

高寒缺氧的雪域高原一直被人们视为畏途,有人说:“登上世界屋脊,离太阳近了,离死亡也近了。”一位英国人曾这样描述西藏之旅:人们发现,越往上,就不得不以自己越来越小的力量去对付越来越大的困难。

难以想象水电部队的热血男儿是怎样战胜特殊使命中的道道难关的。官兵们承担羊湖电站施工,毫不例外地发生高原反应:头晕脑胀、恶心呕吐、胸闷发慌,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羊湖电站引水隧道海拔4400多米,洞外常年缺氧百分之四十以上。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专家们对隧洞200米深处进行现场测试,那里缺氧率高达百分之六十,相当于海拔7000米高程的缺氧量。因为缺氧,打火机在那里只有火花;因为缺氧,现代化机械设备功率减半,额定载重15吨的自卸车只能载重一半。

在地下施工过程中,打钻、放炮等都会产生大量粉尘、烟雾,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浓度很高。随着隧洞的不断掘深,通风排尘愈困难。放完一次炮,通风排尘约需5个小时。在长距离的隧洞内,通风乃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即使在内地,也会因为通风不良而缺氧,高原氧气本来就不足,施工中烟尘又使洞内有限的氧气进一步减少,以致因缺氧而晕倒的事不断发生。

参加羊湖电站引水隧洞施工的官兵几乎人人都有晕倒的记录,有的甚至一天之中几次晕倒。晕倒了,抬到外面透透气、吸吸氧,醒过来后又再进洞接着干。

高寒缺氧的施工环境对羊湖电站建设参战官兵身体的损害是巨大的,他们长期头晕、耳鸣、胸闷、脸发青、嘴发紫、鼻出血,不少人心肺扩张变形,心律不齐、高血压、高血色素,血氧饱和度低,肠胃功能紊乱,指甲变形。武警水电三总队医院对官兵的体检情况显示,多数官兵心电图不正常,不少干部因为进藏时间长而患了高原性心脏病、脑水肿、肺水肿等疾病……

事实上,羊湖电站施工对武警水电部队来说,面临的不仅是高寒缺氧等恶劣自然条件的考验。电站引水隧洞处于两大地质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即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结合部的边沿,地层年轻,地壳运动强烈,岩层褶皱剧烈,并伴生一条规模较大的断层和一些层间错动破碎带,这里的岩质酥软到可以用铁锹挖掘,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官兵们的施工技艺和生命安全同样面临严峻挑战。

由于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加之隧洞处于羊湖水面十几米以下,地下水十分活跃,隧洞大塌方频繁发生,洞内涌水、渗水常年不断,给隧洞施工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对施工官兵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据工程日志记载,全长5883米的引水隧洞施工中,共遭遇大小塌方200余次,最大的一次塌方曾使隧洞3个月没有一米进展;塌方部位总长960米,塌方处理量98648立方米。官兵们无数次从死神的魔掌下逃生,又回过头来继续迎战死神。

英雄的武警水电官兵就是这样,以一往无前的精神,经过8年艰苦鏖战,把一座现代化电站奉献给西藏人民。西藏高原升起不落的人造太阳。羊湖电站这颗世界屋脊上的璀璨明珠为雪域高原创造灿烂的明天。“日光城”拉萨,从此成为真正的不夜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